- · 包装与食品机械版面费是[10/07]
- · 《包装与食品机械》投稿[10/07]
包装与食品机械参考文献代码(食品与机械刊号(2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光绪二十七年(1901年)废除题本,所有官员演奏的只有演奏。 4、揭帖 揭帖自宋始出现,但以其作为正式文件名始于明朝。 凡是明朝内阁有密奏和奉谕答复
光绪二十七年(1901年)废除题本,所有官员演奏的只有演奏。
4、揭帖
揭帖自宋始出现,但以其作为正式文件名始于明朝。 凡是明朝内阁有密奏和奉谕答复的,都叫帖。 形状和形状与题本大致相同,或者长和窄,略有不同。 字像手指一样大。 用文渊阁的封印进去。 左右武士,不能一窥究竟,也应该是一种曲折的表现。 仪式一开始是“某官某谨某揭露某事物云云”,最后是“要合理揭露,必须至密揭者”,于是成了后记某年某月的一天。
清代的揭秘书比明代稍有变化,揭秘书更多地被当作题本的复制品。 清制,官员每次奏题书,例须随书寄副本三份,分别送交通政使司六科各有关机关。 《大清会典事例 卷一O四二》记:“雍正七年奏准,例直省三章,司(通政使司)收下,封正本移送内阁,副本库存备案。 之后,经条奏,制作正本复印件,提交内阁,本公司没有整本书的事件,未经检查。 此后,直省本章除正本复印件外
,亦照各部院之例,随本开具揭帖,送司存案。”清代揭贴款式与题本大致相同,通用白纸折,每幅为高24 cm ,宽12cm,篇幅长度依题本字数多少来断幅。唯将首幅上的“题”字改为“揭”字。将文中“具题”字样均改为“具揭”字样。正文首书其式首称:“某官某谨 揭为某事云云”,末称:“为此除具题外,理合具揭,须至揭帖者”,后书某年某月日。并押官衙印信关防。
5、启本
启本晋朝已出现,为臣民上书皇帝的一种文书。在明代,臣民向皇太子和诸王言事用启本。清沿明制,顺治初年,多尔衮以皇叔父身份摄政,王大臣有上言皇叔父者,用启本。康熙初平三藩之乱,各省用兵之文武官员,有上书领兵各亲王、贝勒的公文,也多用启本。康熙以后不多见。
启本形制与题本同,通用白纸折,定制每幅为高26 cm ,宽12cm,篇幅长度以字数多少断幅。唯将首幅上的“题”字改为为“启”字。将文中“具题”字样均改为“具启”字样。正文首书其式首称:“某官某谨启为 某事云云”,末称:“谨启请旨”(按,清初大臣上给摄政王多尔衮之启,皆言“请旨”,属特例)。后书某年某月日。
6、表笺
表、笺是王公百官,文武大臣及朝贡各国向皇帝、皇后祝贺时的专用文书。表文始于汉代,是大臣向皇帝陈述事情的文书。唐宋以来,仅限于陈谢、庆贺尽献所用。 每当国家有大庆典,群臣献文为贺,则用贺表,文为骈体。元代庆贺表文称为表章,遇皇帝生日、元旦、五品以上官员皆上表章进贺。明代庆贺文书除表文以外,又 增加笺文一项,凡遇朝中举行庆典,如寿诞(皇帝生日)、元旦、冬至等节日,内外臣僚皆须进表、笺庆贺,表用于皇帝和皇太后,笺用于皇后。
清代沿袭明制,表文有的特定使用范围,一作庆贺用,一作进献修史用。前者遇有庆典,如登极、传位、册立皇后上尊号等,王公百官均上表庆贺。后者用于史书修 成照例须由总裁官具表进呈,如《会典》、《方略》编纂告竣时要奉表随进。再,当年考取的文武进士,要呈表谢恩。藩属国依期入贡,也用表文。
贺表由正表和副表各一,合为一份组成,正表卷而不折,副表折而不卷。其表文由内阁统一撰拟定式颁发,遇有其他庆典亦如法炮制,而各地官员所具贺表,则依定式录进,所书内容大都雷同,千篇一律,辞藻骈俪,都是些的文章。庆典结束,贺表送内阁收藏。
笺文始于东汉,称为“笺奏”或“笺记”。魏晋时只称为“笺”,上呈皇后、太子诸王时使用。唐宋时仅臣僚仅上呈皇太子的文书才用笺。到了明清两代,笺文用途 有所改变。明代用以庆贺皇后、太子三大节之用;而清代不设太子,为臣僚百官庆贺皇后三大节的专用文书。贺笺正笺副笺各一,卷折之式同贺表。乾隆六十年,乾隆皇帝发布上谕停止笺文的进呈。

你的藏书有多奇葩?
我91岁的父亲,是退休的小学教师。他教书一辈子,爱书一辈子,读书一辈子,但是基本上没有藏书。以前的藏书,在文 革中都被烧掉了。后来,他就不再买书、藏书,但是仍然爱看书。现在,年龄大了,他老人家只能看一些字大的书。字太小了书,看起来太费眼睛了。
我对书的记忆,最早的是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。父亲给我订阅了《小朋友》和《江苏儿童》。在那个时候,在农村,给孩子订杂志的家庭,特别特别少,给我的印象特别特别的深。我也是从那时起爱上书的。父亲每周六会回家一次。所以,周六是我最快乐的日子,不仅能吃到父亲从学校食堂买回来的白面馒头,还能读到心爱的书。我看书特别仔细。《小朋友》和《江苏儿童》,一直被保存到我上初中的时候。初三那一年,有个亲戚家的孩子,想读书,把我的《小朋友》和《江苏儿童》都给要走了。其实,我挺后悔的,如果保留到现在,该多有意义啊!文章来源:《包装与食品机械》 网址: http://www.bzyspjx.cn/zonghexinwen/2022/1212/497.html